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资格证 > 升学毕业 > 高考 > 浙江2016高考作文题及解析:虚拟与现实

浙江2016高考作文题及解析:虚拟与现实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1.8W 次

浙江2016高考作文题是关于虚拟与现实的材料作文,那么本次作文题目有何深意呢?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2016高考作文题及解析:虚拟与现实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作文题目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点评与分析

中国作协会员、贝塔斯曼全球华人大赛散文奖获得者陈海飞:

考生要从拥抱、远离和保持三者选一种态度来写,这三种态度是没有对与错的,所以十分考验作者的写作能力。

写作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很难在以前的日常作文训练题材中有所依靠或取巧。

写作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视野开阔;既要条理清楚,又要有序有理有逻辑。所以基于这些原因,本次作文题的考试中很难出现“套作”。

  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教科处主任薛海兵

2016年度高考作文终于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出炉了。考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很多,诸如今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与学生的平时训练是否能对接?怎样审题立意才算是比较契合材料原意?今年的作文命题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会有怎样的影响?我认为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与历年的出题思路高度吻合,题目不偏不怪,难易程度中等,对学生考场发挥有开放也有约束,是一个比较中庸的题目。

从作文类型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属于言论辨析类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两种观点,即彰显个性与提倡创新,并且对两种观点的基本特征做了简明阐述和指引。学生需要做的.是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或者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辨析,从而引出可能的创新观点。这种作文命题类型,2016年的《考试说明》作为重要类型列举,并举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朽与不朽”为例,所以重视《考试说明》的学生对这种题型不会感到陌生。再者,我们平时对这类作文的训练也很多,学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材料运用等方面,应该不会感到为难。今年的作文命题方式可以说是对2014年的隔年延续,是考试稳定性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了《考试说明》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与复习以指导与启迪。

从审题立意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抛给学生的材料关键词都是比较常规的。首先,创新是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主题,互联网+,创客……都是学生应该熟悉和关注的基本话题。当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进步,整个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催生了每个劳动者的成功。所以,如果从写作素材的角度看,学生应该不会感到这次作文是无米之炊。其次,个性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心理特征,它映射和表现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所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人,都无法回避个性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个性在言行举止与工作中形成所谓风格。这在每个领域都有许多鲜活的事例。考生如果紧扣关键词去审题立意,作文一般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如果有学生仅仅围绕话语长短去就事论事,应该会被判为没有抓住材料重点的较低档分数的文章。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生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传统,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2013年的“探险者与蝴蝶”等都是这个方向的命题。而引导学生关注人生也是江苏高考命题的传统,2011年的“拒绝平庸”,2012年的“忧与爱”,2014年的“朽与不朽”,以及2015年的“智慧”等则是人生方向的命题。前些年基本是两个传统交错间隔向前推进,今年与之相比,则是将两者加以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视野与胸襟,志趣与人格,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更为有利。学生的成长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比较健全和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命题思路,也与今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相吻合,尤其是契合了其中的“健全人格”与“实践创新”两大要求。这可能也是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给我们,包括考生、家长和教师的又一个重要启迪。

最后,要提醒或者要让考生放心的是,作文材料中的话语长短只是相对概念,言简意赅可以意味深长;再者,“个性”与“创新”,也并不是一组矛盾对立的概念,它们完全可以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社会与个体走向更高的阶段与境界。苏轼曾云,文章行于需行,止于当止,一切适可而止。果如此,个性与创新尽在其中矣!

  平阳中学语文老师林静

林静认为,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命题指向非常清晰,要求考生谈谈如何看待虚拟世界逐渐走进现实的现象,如何认识与处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题目中的“拥抱(接受)、远离(拒绝)、保持适当距离”等词语也提示了立意角度的开放性。文题与现实结合紧密,内容明白清晰,便于考生审题,快速上手,不过这也意味着对考生在立意、构思、思考、表达等具体操作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道作文题平易近人,颇接地气,而更重要的是依旧承袭了浙江卷一贯的思辨性,既让考生有话讲又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命题。命题涉及的话题很多: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真实与虚幻的关系……而且出于对“议论文”文体的考虑,考生只有在思考的辩证性、深刻性、丰富性、个性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才更有可能拿到高分。

命题虽然没有明确是关系类话题,但从材料出发应该要抓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脱离“现实生活”去分析“虚拟世界”,如无根之浮萍缺乏立足与归属之地,命题的现实意图无法得以实现。考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要明确立足于自己的观点,着重分析“虚拟世界”现象的本质、出现的原因、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利或弊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等。

  参考的构思:

(1)接受虚拟世界,存在就是合理,要接受时代与科技的变革带来的新事物、新现象,只有接纳并合理地运行,才是现实的做法;而对虚拟世界的粗暴排斥其实也是脱离现实,是对自身责任的推卸;

(2)远离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会更加真实和温暖;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绝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同时人会陷入孤独、机械、虚无、冷漠等不良状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创建;

(3)应保持适当距离,要讲求“度”,虚拟世界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虚拟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冷漠,如何把控关键在于人本身。

浙江的作文命题从指向于考生的生活体验、自我的内心观照与反省,逐渐转向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与全国其他省市近年盛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所接轨,这是否也为浙江明年的高考考生指出了一个备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