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热点 > 医生和病人沟通的方法

医生和病人沟通的方法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1.15W 次

篇一:医生怎样和病人沟通

首先,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达到有效沟通,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语言美,不只是医德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语言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不但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还要讲究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运用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安慰性语言。②鼓励性语言。③劝说性语言。④积极的暗示性语言。⑤指令性语言。

医生和病人沟通的方法

1.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医护人员称呼病人的原则是:①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以示尊重。

2.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幽默是语言的润滑剂,幽默风趣,秒语连珠,能使双方很快熟悉起来,一句能使人笑逐言开的幽默语言,可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幽默也是化解矛盾,解释疑虑的很好手段。幽默一定要分清场合,不能让人有油滑之感。要内容高雅,态度友善,行为适度,区别对象。

3.多用称赞的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赞美别人,真诚的赞美,与人与己都有重要意义,对病人尤其如此,要有悦纳的态度。能否熟练应用赞美的艺术,已经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标志之一。虽然赞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却可以对病人产生深刻的影响。病人可以一扫得病后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自我对社会及家庭的价值。赞美是一件好事,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要注意事实求是,措辞得当。学会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要学会间接的赞美他人,一般来讲,间接赞美他人的话最后都会传到病人耳中,增加可信度,有时当面赞扬,会给人一种虚假和吹捧的感觉。必须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去赞美别人。用赞美代替鼓励,能够树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

4.语言表达简洁明确

医患沟通要求语言的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词不当、思维混乱、重点不突出及讲对方不能理解的术语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化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5.讲究提问的技巧

在与病人交往时,主要采取“开放式”谈话方式,适时采用“封闭式”谈话,要尽量避免“审问式”提问。“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已的可能,便于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感。“封闭式”提问只允许病人回答是与否,这便于医务人员对关键的信息有较肯定的答案,有利与疾病的鉴别诊断。交流过程中可根据谈话内容酌情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

6.使用保护性语言,忌用伤害性语言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有技巧地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的预后在病人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不直接向病人透露,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可以先和家属沟通。有时为了得到病人的配合,告之预后实属必须,也应得到家属同意和配合,但需注意方式和方法。伤害性语言会给人以伤害刺激,从而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会引起或加重病情。医患沟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下几种伤害性语言:①直接伤害性语言。如“你这个病人真不讲理。” ②消极暗示性语言。如“这样的治疗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 ③窃窃私语。

7. 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每个医院的条件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有不同,因而对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更何况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故医生不要评价他人的诊疗,否则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其次,专科医生的业绩提升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接诊技巧,如何提高自己的接诊技巧呢?怎样和初诊病人交谈,做好首诊的接诊工作;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应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复诊率;如何让病人信任医生;如何正确而有效的界定处方;合理开展物理治疗等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得好,是专科医生要走过的一道道坎。怎样才能顺利迈过这道坎呢? 医生与患者沟通之一 设身处地 加强信任

一、要靠医生的潜心钻研,努力学习,细心领会,二是要积极实践,善于总结。由于接诊技巧包涵的内容较多,为了便于讲述,我们按照临床工作中的顺序逐项论述。

二、首诊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病人来专科门诊看病,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有共性,还有个性。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技巧抓住病人的心。共同的心理活动是:希望遇到一位好的医生,能治愈他的疾病,希望医生对他重视、负责。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焦点各异,因此医生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让病人首诊时获得最大限度的心理满足,对医生产生相应的信任度。其心理活动的类型有:l、忌医生:特别是性病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讳疾忌医,害怕讲出自己的病史、病状。诊室内如果有其它病人更是感到难堪。2、惧怕医生:有些病人害怕医生,不敢讲话,有时过于紧张甚至忘了谈某些症状。3、希望被重视:希望医生尽可能多的询问自己的情况,能细心检查,化验后认真思考自己的病情再开处方。4、希望医生能尽可能多的为自己讲解病情,宣讲相关的医学知识。

病人最不愿看到的医生:

1、自己的话还没讲完,医生就粗暴地打断病人讲话,甚至开始写处方。

2、诊室里同时有几个病人,医生同时给几个病人谈话。

3、处方开好后,不向病人解释处方,不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及下一步如何治疗。

4、医生在病人陈述时表现的不关注,不耐烦,或同病人交谈时又干其他事情。

首诊时,医生要细心倾听,耐心交流,良好沟通。掌握交谈的主动权,尽可能做到对病人的评估、定位。要求专科医生首诊时与病人交谈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这个问题很关键、很复杂。以后还要专题探讨。对病人的评估定位从五个方面进行:

1、从疾病的程度上分:

1)、发病之初即来求医,对疾病重视,关注自身健康,求治欲望强。

2)、随便求医,咨询型病人,对健康有一定的重视,对掏钱看病还没有下定决心。

3)、辗转求医,久病成医的,慢性复发型,合并症较多,病人对医院对医生存在怀疑的心理。

3、从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上分:一般可分为素质高,较高、中等、较差几类。基本素

质和知识水平不同,医生与其交流使用的语言,手段应不同。

医生与患者沟通之二 耐心细致 谆谆教导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病人来院时,导诊护士要以良好的形象、礼貌适度的语言,得体大方的举止,问明病人到院诊治何病。问明后,协助病人挂号并带领病人去相应的诊室,这时推荐和介绍专科医生十分重要,运用好“权威扩张法”包装和提升专科医生的形象,树立起首诊医生的权威给病人“先入为主”的概念。当把病人带入诊室时,一定要讲“请坐”,“请某某专家(主任)为您看病”。从接诊程序上讲,从导诊护士接触病人的那一时刻开始,整个接诊程序已经启动!

(二)微笑服务暖人心:当病人走进诊室时,医生应主动和病人打招呼请病人坐下,医生的微笑能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缓和病人的压力。按照交际学原则:人际交往时,把握好最初的7秒钟表情,给人以最佳的第一印象甚为重要。首诊病人会十分在意接诊医生的表情,包括笑容和目光。人的面部及目光变化是人体语言的最丰富部份,目光是面部表情的核一心,医生与病人交谈时,要注视病人,表现出诚恳与尊重。微笑是最富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微笑体现出医生对病人的友善、尊重,理解和关爱,微笑能使医生自己更富于魅力,促使病人理解和尊重自己,为以后沟通交流开个好头。

(三)做好医疗文书工作:正规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十分注重医疗文书_丁作的,专科门诊的病历填写应认真执行。首先指导病人填写门诊病历上的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有时性病患者不愿填写真实姓名,医生应给予充分理解,可以填写一个虚拟的姓名,有的病人会问看病与职业、单位有什么关系?医生应耐心解释,这些项目的填写与个人没有任何妨害,主要是上报国家卫生主管单位,便于从统计学,流行病学上分析发病人群,为防治疾病制定相关措旋收集资料。如果病人仍不愿填写,不必勉强!联系电话是为了方便病人,医生也可以主动将自己的电话告诉病人,有事可以找医生联系,让病人从心理上感到平衡。

病人的相关资料是我们的财富,医生可以根据病历上的资料对病人情况进行大概判断,了解其文化素质,社会层次,推断其经济状况。为下一步对病人评估定位做准备。

对病史,体征、化验结果、初步诊断和处置办法等的记录都十分重要。医疗文书是帮助医生了解分析病人病情的工具,一旦发生纠纷,它是法律文件,是重要凭证,专科医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书写医疗文书的习惯。

(四)询问病史应注意的问题:医生询问病史很有讲究,值得认真研究,先问病人有哪些不适,患病的时问、治疗经过,特别注意在其他医院治疗情况,使用过什么药物,疗效如何等等。询问病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听取病人陈述时,医生应表现的关心、关注,面带微笑注视病人。如果病人过于紧张,不知如何说话时,要鼓励病人“别着急,慢慢谈”,“再想想还有什么不舒服"。

2、询问第一次症状出现的时问很重要,一可以了解病程长短,对分析疾病处在哪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并发症很有价值。二可以分析病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情况。一发病就来医院求医者:非常关注自身健康,心理素质较好,愿意花钱买健康;发病很久才求医者:

1)经济条件差;2)平时不关注自身健康;3)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问求医;4)缺少医学卫生常识。

3、一定要询问院外治疗情况:询问其他医院治疗情况有利于医生进一步了解病人及其就医心态,提醒医生避免重复用药和无效治疗。

(五)认真、细致、有序的检查病人:

1)要按顺序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2)动作应轻巧熟练。

3)检查过程是与病人沟通的过程,

4)留意沟通过程中病人的反应和表现。这是判断和评估病人的重要素材。

5)果断告诉病人存在哪些问题,可能是什么病,为了明确诊断必须先做化验或其他仪器检查

6)认真做好记录。

篇二:别让关爱病人成为口号1

5月27日,在卫生部文明办主办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华东六省一市卫生厅局及部分医学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围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概念的表达以及医院文化与医学人文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版将连续两期选登两名与会代表的主题发言,希望能以此推动读者加深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思考和认识。——编 者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看一部热播电视剧《心术》。据说,该剧收视率高居各大卫视前三甲。尽管有人认为这部电视剧拍得还不够专业,但它依然赚足了眼球。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了当前一个热点话题——医患矛盾。

这个问题在20多年前并不明显。那时候,医疗技术水平比现在要差,但医患关系很好,老百姓对医生很尊重,对医疗保障也没有很多担忧。为什么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疗设备越来越精良、就医环境越来越优化,医疗纠纷却越来越频繁呢?这里面有医疗体制的问题,有舆论导向的问题,更有患者维权不当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也有医院和医生本身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自古以来,医学就被认为是最有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富含人情味的职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呢?大家需要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医院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当然是治病救人的。既然是治病救人的,为什么还有些医院会因为病人一时交不起住院费就把病人拒之门外呢?为什么有些医院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病人的基本权益呢?为什么有些医院对医

生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现象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呢?我看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根本使命给忘了,违背人文精神,走入了发展误区。

第二,医院与病人是什么关系?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山是这么回答的:“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院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因此,那种不考虑病人感受、不尊重病人隐私、不关心病人疾苦的行为,都是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会砸医院牌子,甚至会砸饭碗的。

第三,好医院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常说,一所好医院要有雄厚的学科实力、一流的人才队伍、鲜明的医疗特色、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光是技术与设备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医院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的竞争,是医院品牌和发展战略的竞争。这必须借助于医院文化,而医院文化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

可见,人文精神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基石”,体现了医院的生存之本;也是“导向”,指明了医院的发展方向;更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将医学定位为自然科学而忽略其人文属性,将医学工作者定位为自然科学家而忽视其社会责任,将患者视为患病的生物体而忽略人文关怀,由此导致当前医疗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这突出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病”轻“人”

只关心疾病不关心人,脱离病人去治病,忽视对患者及其家属人格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位医生三句话说死一名病人”的故事。病人来看门诊,医生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急了,赶紧求他:“大夫,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说了第二句话:“你这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3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这三句话就像一盆凉水兜头浇在病人身上,他上午11时半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便去世了。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重“体”轻“心”

只考虑维持病人的生命,而不考虑治疗可能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或者病人能否继续正常地生活。由于医生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有时虽然治好了病,但患者还是不满意。有人说世间有三种医生:第一种医生用手给人治病,叫“医匠式服务”。第二种是用脑给人看病的服务,叫“专家级的服务”。比如开刀的时候,刀口在什么位置、开多大,既要考虑美观,也要考虑患者的需要。第三种是用心给人看病,叫做“大师级的服务”。有位名医一生中曾经三次给同一位女士看病。女士年轻时得了子宫肌瘤,别人说给切了,他说得留着,人家还要生孩子。后来,这位女士30多岁时生完孩子又有问题了。医生了解到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决定帮她保留子宫。又过了30来年,医生才答应切除子宫,因为孩子长大没负担了。这才是真正用心给人看病的医生。

重“利”轻“义”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的驱动,在一些医生眼里,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一位年轻人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大夫检查后顺手就开了德国眼药水,要价90多元。点了眼药水后,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剧。第二天一早,他到另一家医院,医生给他开了氯霉素眼药水1瓶,价值两元多。遵照医嘱,他的眼病很快就好了。有的医院甚至总结出一套“宰人”的法则,叫“见大款大宰,见小款小宰,见穷人就刀下留人”。看似挺有人情味,实则不可取。

重“亲”轻“疏”

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看病经历。他两岁的女儿因发热到某人民医院儿科就医。看到候诊室只有三四个人,我这朋友就耐心地等。但在此期间,不断有穿白大褂的带人“加塞”,让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当轮到朋友的女儿看病时,医生只用了两分钟,没做任何检查,就下结论说是一般的咽喉炎,开了两天的药。两天后,朋友的女儿依然反复发热,同时还出现目光呆滞、不能下地行走等症状。于是,他带着女儿去了一家有熟人的医院,专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需要立刻入院抢救。听到医生的诊断结论时,我这位朋友都被吓傻了。后来,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但经过高压氧治疗才平安出院。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人文精神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对医院来讲,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弘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融入医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转变为全体医务人员自觉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要做好“夯基”、“架梁”、“内装”、“外饰”四个方面的工作。 “夯基”就是要厚实人文底蕴。提炼富有个性的医院精神对于培育人文精神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同仁堂曾提出这样的精神:“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非常到位,有特点,人们也容易记住。山东省泰安中心医院的院训是“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既有地域特色,又强化了医疗行业特点。有了这种特色鲜明的医院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百姓的信任度。

“架梁”就是要完善制度机制。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并把医患沟通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个硬指标。此外,医院在人员编配、床工比例、环境设置等方面,要努力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和休养氛围。我过去在301医院工作。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不管是在与家人团聚,还是值完夜班正在休息,只要医院来一个电话,就立即奔赴病人身

边,从来不问该不该自己做、多长时间能回来。这种习惯就是通过长期的制度约束形成的,是对医院“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宗旨的生动实践。

“内装”就是要渗透中心工作。培育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教研中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主动跟进和融入业务工作,并以保障业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来检验人文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的同事跟我讲起发生在灾区的一件事。一名年轻的战士在抢救百姓时,大腿被严重砸伤。当地人民医院因为条件和技术力量有限,正准备给战士做截肢手术。恰巧,我们医院的医疗队巡诊到该院。经过专家组的精心治疗,战士的腿最终被保住了。现在的战士都是独生子,可以想象一条腿对一个年轻的生命、对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医疗队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先后做了1704台手术,没有一例截肢。

“外饰”就是要强化实践锻炼。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一种行动。有家医院提出的口号为“重视人才,关爱别人,用良心看病”。比如,有名民工患病而又无钱治疗,在医院门前徘徊。我们的医务人员或医院管理者发现后,会主动帮他想些办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吗?现实的情况更可能是,大家匆匆忙忙,根本无视他的存在,也可能会因为担心收治这样的患者影响业务收入而想方设法让他离开。对大多数医院来讲,主动去帮助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医院要培育人文精神,就要落实到这些实际行动中,否则,所谓的“关爱别人”只能是一种“口头”文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医院、一名医生,人文精神都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篇三:关爱护士 才能关爱病人

--------《职业精神》读后感 在医疗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就是说,面对同一个病人和同一种病,医护关心的角度各有侧重,是互异的,又是互补的。护理可能缺少医生开颅破腹的惊险,但护理就像春雨滋润心田,做好一切准备去调动病人内在的力量战胜疾病,维护健康。一位学者曾说:“护士生来不从属于医生,否则就不会有南丁格尔。”这些都表明,护士工作辛苦繁琐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护士辛勤的付出,一个再优秀的医生也完成不了一台手术。”李玲护士长这样说道。

通过阅读《职业精神》一书,我最终领悟出一条:“自觉、认真、坚持”是职业精神的精髓,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但是要把它贯穿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当中并非易事。

“自觉”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事业,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自觉”不是加班加点,“自觉”不是任劳任怨,自觉是把工作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要做好护理工作不能只是被动应对事情,而是要对工作有预见性。

认真细致的态度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保证。作为一名护士长、一位基层护理管理者,要十分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以自己常年护理经验总结了一套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操作规范等,并以身作则,使全科护士都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等;结合专科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护理工作,让每一个护士都能在方方面面不断提高。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培养一流的护理团队,给从事护理工作的新人以适合其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创造条件,鼓励竞争,是我作为护士长为护理队伍培养人才的宗旨。通过阅读《职业精神》后,对我自身精神的促动,更加坚定了我在工作上始终严于律己,不懈进取,同时又以培养一流的护理团队为己任,倾尽心力于年轻护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多年临床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而我一定要将这些经验传递给年轻护士,帮助她们快速成长起来。

人们常说“贵在坚持”,奉献一时不难,但一辈子奉献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

得不让人敬佩。护理事业服务于病患,要学习南丁格尔忘我的精神,一定要让自己有服务意识。服务于人民不能只是一时的激情,把它坚持下去,贯穿到今后长期的工作当中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护士所处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有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及护士与其他科室人员间的关系和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困境,特别是护患关系,因为护士每天要长时间的面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病痛会影响自身的情绪,甚至有时伤害护士,这些不愉悦的人际关系冲突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产生焦虑、紧张、抑郁和对患者的敌意。并且,轮班制造成护士生物钟紊乱、部分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差、以及价值观念的问题导致一些年轻护理人员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也有较大的偏差、社会文化因素上认为护士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看完《职业精神》后,作为一名护士长,觉得在组织层面上,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首先 以人性化管理为原则,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减少或避免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从而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另外,质量督查应以贴近临床、实用为主;夜班轮转时排班尽量合理化,一次轮转时间不要太长;护士有困难时,尽量给予帮助解决。建立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其次,国家卫生管理层面上,要大力发展护理事业,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加速发展和扩大护理队伍,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补充护理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尽量招收足护士编制,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现象。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各级相关组织部门要关心护士,改善护士待遇,如提高工资、提供其他保障等,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良好风尚,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在个人层面上,平时要教导护士:首先要重视自我心理调节,掌握心理调适技术。由于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相当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护士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学会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调适自己。调适,即“和顺舒适”,护士通过与自己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使心理恢复健康,个性更加成熟,自我更加完善。其次,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由

于护士面对着各种人群,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又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故工作中面对一些“挑剔”的患者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应对。对此,应加强人文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减轻或消除在交往中的压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走上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面对这必须拥有的生活,你要学会善待它,因为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而工作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厚礼,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我们自身价值的体现,只有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这样的最高需求才会得到完完全全的体现!

篇四:探望病人时该怎么说话

探望病人时该怎么说话探望病人的目的在于对病人表示关心和安慰,使其心 情愉快,积极协助医护人员同疾病并作斗争,以便早 日康复。如不注意探病时谈话的内容和技巧,有时会 适的其反。所以探望病人谈话应做到: 一、要注意病人的忌讳。患了绝症的人,探病 谈话要机会提及真情。即使所患并非绝症,谈话也不 宜触及病人最难受的症状。与其问:“您常失眠?” 不如较笼统地问:“您近来感觉好些了吗?”病人都 怕病情恶化,当发现病人脸色憔悴时,不能大吃一惊 的问:"您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而要说:“这儿医 疗条件不错,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 二、要多谈些室外的新鲜事。问病情宜简要, 多讲些外面生动有趣的新闻,使病人愉快,有利于康 复。 三、 要说些有益于养病的话。 向病人介绍自己 或熟人治愈该病的经验,介绍报刊上登载的与疾病斗 争的人的决心与信心。多讲讲病人家庭和睦、工作单 位情况良好的事,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让病人专心 养病。四、语气委婉,语调亲切,情真意切。梗病人 说话时语气要轻柔委婉,语调要亲切,要表现出你的 真诚,切不可太过虚假。

篇五:中班社会:关心生病的小伙伴

活动目标:

1、体验生病小伙伴的感受。

2、学习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多样的方式向生病的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关心。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白纸、蜡笔、皱纹纸、胶水和其他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师:这几天我们班谁没有来?他怎么了?(教师告诉幼儿XX生病了。)

2、引导幼儿体验生病小伙伴的感受:

1)以前你自己生病时是什么感觉?(不舒服、难受、想念老师和小朋友等。)

2)你生病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希望别人关心我,问候我,小朋友想我和我说话等。)

3)想一想,现在XX生病在家会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生病小伙伴的心情,知道XX生病时会和自己生病时一样难受、想念小朋友,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

二、讨论如何关心生病的小伙伴

1、师:你们想XX吗?我们怎样才能让他知道我们想他?

师:XX生病了,我们可以怎么关心他?可以为他做点什么?

2、请幼儿相互讨论交流,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指导。

3、小结: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XX一定会特别高兴的。

三、分组进行操作

1、师:现在我们为XX小朋友制作小礼物,送给他希望XX小朋友能高兴并早点康复。

2、教师介绍各组的活动内容:录音、画画、做手工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3、教师终点指导幼儿明确小礼物是为生病的小伙伴制作的

四、成果展示

1、播放录好的录音。

2、请介绍自己制作的礼物,说一说是什么礼物,为什么做这个礼物。

五、教师总结

XX收到我们给他的录音带、小礼物,一定会特别高兴。我们班的小朋友这样关心他,他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起来。以后,不管是小伙伴,还是爸爸妈妈或别人生病时,我们都要这样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