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校园 > 出师表优秀教案设计2017

出师表优秀教案设计2017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1.16W 次

  教学目标:

出师表优秀教案设计2017

1、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的写作脉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一、对对联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把六句话对成三副对联。这三副对联是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请同学们说一说是谁?

1.出师一表真名世。2.千载谁堪伯仲间?

3.“出师一表千载无。4.远比管乐盖有余。

5.“出师一表通今古。6.夜半挑灯更细看。

  二、简介时代背景

1、本文为何用“表”这种形式?“表”具有什么特点?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注音:崩殂( )  恢弘( ) 忠谏( )  菲薄( )( ) 陟( )  臧否( )( ) 以遗( )陛下 裨补( ) 猥( ) 夙( )  庶( )竭驽( )钝 咎( )   咨诹( )( )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注意以下重点语句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译: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译: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

3文言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词:

开张:

痛恨:

卑鄙:

感激:

谨慎:

(2)一词多义:

益: 有所广益 (  )

斟酌损益(  )

遗: 以光先帝遗德 (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效: 恐托付不效 (  )

讨贼兴复之效 (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

行: 性行淑均(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为: 俱为一体(判断动词, )

举宠为督(动词,   )

能: 先帝称之曰能(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道: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遗: 以光先帝遗德(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必得裨补阙漏   通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

(4)词类活用(可不掌握用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恢弘志士之气: 这里指动词,意思是       。

猥自枉屈:  这里指

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      ,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      。

深入不毛:   名词用作动词,      。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作动词,      。

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      (好的差的)。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

第二部分(6—9段):

  四.合作交流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