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校园 >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9.16K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办学条件优秀的现代化城镇小学,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时刻以成功从这里开始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就随之增强,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片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听一支歌,大家可以随歌曲做喜欢的动作,同时想这支歌的名字是什么?

生:健康歌。

师:那么要想身体健康,应该怎样做呢?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得很好,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调查,统计我们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要统计同学们的睡眠情况,应先知道什么呢?

生:睡眠时间。

师:老师每天晚上9:00睡觉,早晨5:00起床,那么老师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长呢?你能算出来吗?

(以教师的睡眠时间为例,小组讨论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自己每天睡眠的时间,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二)统计分析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每个人的.睡眠时间知道了,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怎样统计呢?请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好吗?

生:先在小组内统计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分时间段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分时间段统计,并进行记录。

生:用画的方法统计4个大组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合理的方案,那谁的方法最好呢?

经过讨论,选用全班同学到前面画正字记号的方法进行统计。

师:(出示二(3)班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在开始统计前,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假如你睡眠时间是11时,你认为它是在10~11时这个时段,还是在11时这个时间段?那么,按照这种算法9~10时里含不含9时呢?(对时间段做统一规定。)

全班同学到前面在睡眠统计表空格的下面(用正字记录)每人写一画,然后汇总,把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

〖教学反思

由于班级有学生70多人,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又好又快的方法统计出全班同学睡眠的时间呢?于是,我放手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想办法。我发现学生想出的办法很多,最后从学生提出的方法中,选出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画正字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点评

《标准》中指出,学生在本学段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此次活动时,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谈话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充足的睡眠,说出了统计的必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其次是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统计的过程,从中学会收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4l页实践活动"男、女生的脉搏"。

教学要求:1、使同学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收集数据和统 计,学会根据实际问题求简单的平均数。

2、培养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同学参与实践活动,从中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同学自测脉搏。

教具准备:秒表一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2、出示:下面是第一组男、女同学的数学成果,比较男、女生的平均成果,看谁高?

男生:95、80、90、85、95。

女生:100、80、85、95。

指名同学板演。

集体订正。提问:求男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5,求女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4?

二、提出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求平均数。你能知道我们班里男生和女生的脉搏,谁跳得快些吗? 哪位同学大胆猜想一下,男生的.脉搏跳得快还是女生的脉搏跳得快?你猜想时是怎样想的?

2.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现在大家讨论 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分组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每人1分钟脉搏次数,填入下表

2.组织同学分组活动,由教师计时,组长主持每人测脉搏并填在表里, 再让同学求自身小组里男生、女生平均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并在组内 交流比较男、女生脉搏跳动次数,看谁跳得快些。

交流汇报。

3.各组汇报男、女生人数和男、女生脉搏跳动总次数,要求学 生自身求班内男生和女生脉搏跳动的平均次数。

4.请大家比较一下,你发现结论怎样?前面的猜想对吗?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 ) 68=8+(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节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第1课时,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其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和区别。教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遵循几何图形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主要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视屏展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也结合实物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等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的变换,直观、生动、形象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屏展示台,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灵活性强,操作方便,这是其它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画长方形、正方形,从实物表面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实践性强,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

3、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解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归纳。

3、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从而获取有关图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

五、教学媒体运用情况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复习:电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何特点?长方体有何特点?

2、师生同步操作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提问:剪下来的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点?

(二)学习新知

A、认识长方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

(1)(投影)用长方体实物的一个画面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

(2)①电脑逐步显示画的过程,边画边讲解。

②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长方形。

③摸一摸长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④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长方形的边,所以长方形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依次闪动每一条边)板书:四条边

⑤摸一摸长方形的边有何感觉?(直直的边)

⑥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闪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过程)板书:四个直角

(3)长方形边的特点

①猜一猜,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②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动手、合作试试。

③汇报活动情况

④电脑演示长方形上下对边移动重合,左右对边移动重合。

⑤小结长方形特点。

上下两条对边相等

4条边 两组对边相等

4个直角 左右两条对边相等

B、认识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体实物的一个面,画出一个正方形平面图。(电脑显示画的过程)

2、4人一小组自学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4、老师小结正方形特征。(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①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②正方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每一条线段也叫做正方形的边,所以它是一个四边形。(依次闪动每条边)板书:四条边

③展幕演示,4条边的重合过程。板书:四条边相等。

④正方形也有四个直直的角。(依次闪动每个直角)板书:四个直角

4条边 四条边相等

4个直角

C、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何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异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学数学的教案应该怎么制作?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师:会动脑筋,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不行?

师: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们认为呢?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师:说说看!

师:真巧妙。

师:可以吗?算算看。

三、提升

师:这样也可以,同学们非常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它们之间有联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数是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