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校园 > 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9篇

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9篇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4.57K 次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9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课时建议:

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圆纸片、剪刀、吸管、三角板、三角形纸片、红领巾、图钉、两个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游戏、锻炼。出示课本38页主题挂图: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平面图形,你发现了吗?

2.借助三角形纸片,问:为什么叫三角形?角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角

(1)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这幅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出示红领巾、三角板、剪刀、吸管,指出它们上面的角。

(3)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让学生多说。

2。折角

(1)取出圆形纸片,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在上面折出角吗?

(2)生折角,展示不同形状的角(贴在黑板上)。

(3)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师把不同形状的角画出来。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同学们把你折出的角,像老师这样做(师示范用角的“顶点”刺刺手心),说说有什么感觉?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我们把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

(2)请同学们再摸摸这个地方(师示范摸边),有什么感觉?生说。

我们把这直直的地方叫做角的边。(板书)

(3)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说,师板书。

4。制作活动角

(1)用一个图钉,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注意安全)

(2)转动硬纸条,体验角的大小:如何让角变大、变小?

5。画角

(1)试一试画一个角,并让生说是怎样画角的。

(2)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板书: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3)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指出一些角的顶点和边。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角的下面画“√”)

3。做课本练习八的第二题: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4。做第3题.先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最后教师要借助活动角:依次剪短角的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课堂作业:

(1)角有()个顶点,()条边。

(2)画出形状不同的两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表现。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

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

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交流我国的节日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今天是几月几日?(11。25)那下个月的今天是几月几日?(12。25)谁知道那天是什么日子?(圣诞节)圣诞节的时候会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是谁呀?(圣诞老人)对,那天圣诞老人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不过,圣诞老爷爷悄悄地告诉老师,只有同学们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闯过关卡才能得到它,大家愿不愿意?

好,我们一起看看圣诞老爷爷为我们设置了哪些大闯关呢?(课件出示)哇有这么多关呀,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些关呢?

好,咱们进入第一关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关:

1、(课件出示)用数字1和2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师:抢答

生1:我可以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

师板书,121221

问: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两个两位数?强调时用彩笔画出12中的1,21中的1。

师总结: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就变成了不同的两位数。

2、师:同学们真棒!想不想再挑战难度大一点的?

同学们看(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齐读题目的要求?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请大家拿出三张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师巡视指导)

(1)摆完之后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找生去黑板上板书

师:你觉得他摆得怎么样?为什么?

(3)评价各种摆法

(4)让摆的好的同学到前面摆给大家看看

确定十位上的数

把1放在十位,个位分别放2、3

把2放在十位,个位分别放1、3

把3放在十位,个位分别放1、2

确定个位上的数

把1放在个位,十位分别放2、3

把2放在个位,十位分别放1、3

把3放在个位,十位分别放1、2

(分析各种方法)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同学们看,我们没按一定顺序的时候,摆的数字有漏掉的现象,

(必须是学生总结)问:我们怎样操作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教师小结: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板书:有顺序

(6)请刚才不是按顺序摆的或摆的不全面的同学再重新排列一遍。(生摆)

师: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老师再给你三个数字4,5,6,你能排列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同学们轻松闯过第一关,大家真了不起,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咱们握个手吧!其他同学也想和老师握手吗?可惜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和大家一一握手,这样吧,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握手的机会。好不好?

第二关:

课件出示2、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我们前后四位小朋友一小组,三人握手,小组长做记录,看看那一小组统计的快又准呢?咱找一小组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吧。

哦,是三次。

那么如果四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一共能握几次手?这次老师不让你们握手了,老师让你们在本子上想办法把他表示出来。汇报。

你们还有问题吗,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为什么1。2。3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却只能握3次。都是三,为什么结果不一样的?

生说,老师小结:

数字排列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数字排列可以交换位置,握手与交换位置无关。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3、恭喜同学们闯过这一关,我们进入下一关。

第三关:小小购物员,

同学们看,圣诞老人想买一本练习本送给聪明的孩子,可是应该怎么付钱呢?同学们请看有这些钱,你们能想出付钱的'方法吗?

谁愿意说说你的方法?真棒,用这些钱买五角的练习本一共有4中付法对吗?你们帮圣诞老人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4、现在我们进入

第四关:有个小朋友的日记弄湿了,有些字看不清了,但是这些字分别是由读、好和书这三个字变换位置组成的三字短语,(刚才我们在摆数字的时候,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给你几个生字,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排列呢?)

(1)试着写出这些三字短语?看谁会有序思考?

我怎么听着有点乱,谁能说的有顺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对固定十位的这种有序的方法不仅在数字中能用到,还可以用在文字排列中。

现在咱们把同学们写的词语放到那位小朋友的日记里看一看吧!

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妈妈为了让我把书读好,特意让我每周六到图书馆去读好书。上周六,我借了几本好书读,图书馆的阿姨对我说:“你现在正是好读书的时候,这几本书好读,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好!”

一起读一读这篇日记吧!这位小同学写的真有道理,咱往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好吗?

5、还有最后一关,还闯吗?

第五关:小小解密员

终于找到礼物了,可是礼物却设了三道密码,你们能解开这些密码吗?

同学们还有疑问吗?老师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三个字1。2。3能组能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0、2、7却能组成4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同学们真棒,密码解除,芝麻开门,(大声的喊出来)看看礼物是什么呀?(知识)是呀,知识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用知识闯过了这么多关,你们高兴吗?学到什么知识啊?同学们知道吗?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是课本99页,数学广角里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及教学分析

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角与直角,正方体与长方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经验。本单元是将这些经验上升成一个概念,给一个名称。

2.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对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的理解与掌握,并灵活运用。

3.本单元的主要内容:⑴角与直角⑵正方体与长方体⑶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直角,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三元素,正方形与长方形。

2、通过动手制作直角。

3、能够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能够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过程与方法:

1、用直角量具去测定和判断直角。

2、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模型。

3、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2、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与判断直角。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难点:把正方体或长方体所缺的棱和顶点补全。

关键: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 学情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共有86个学生,一班44人,二班42人。两个班的常规基本形成,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坏的习惯。比如没做到“闻铃而动”,上课时随意讲话,个别学生还随意下位。

二、 教学内容

1、 表内乘法。1—9的乘法口诀及运用

2、 表内除法。分一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

3、 角的初步认识。

4、 测量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长度,用米作单位长度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

2、结合生活情景初步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

3、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m,cm的含义,知道dm,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二) 教学思考

1、在探讨乘、除法的意义和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以及有条理的思考。

2、在测量长度、认识角的过程中,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测量活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编乘法口诀、测量、收集并整理数据等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测量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可以用100以内的数和方位、长度单位、统计等形式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4、经历归纳与探索乘法口诀和观察角。测量长度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具、学具准备

1、乘法口诀表

2、圆形乘法练习板

3、表内除法练习表

4、口算练习卡片

5、测量工具:三角板、皮尺、米尺、卷尺

五、课时安排建议

全学期计划安排64课时,可视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一)表内乘法(20)

乘法的初步认识(2)

1,2的乘法口诀(3)

3的乘法口诀(3)

4的乘法口诀(2)

5的乘法口诀(4)

6,7的乘法口诀(2)

8,9的乘法口诀(2)

8.整理与复习(2)

(二)角的初步认识(2)

(三)测量长度(5)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3)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2)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2)

(四)表内除法(16)

分一分(2)

除法的初步认识(3)

用乘法口诀求商(5)

倍的认识(4)

解决问题(4)

整理与复习(2)

实践活动:庆祝元旦(2)

(七)总复习(5)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多位数,试商时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的积,如果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突破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小组合作中活跃思维,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使学生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的和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并回答简单的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100猜一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及其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例题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境情景,生成问题

1、猜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有的动画片老师也喜欢看!你能猜到老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学生乱猜)

师:老师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小鲤鱼历险记》。看来猜也大有学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玩“猜一猜”的游戏,高兴吗?(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猜一猜)

2、齐读课题

3、课题导入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猜什么,怎样猜)

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2个条件的推理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1)乱猜

师:瞧!老师带来了2位新朋友芳芳和明明(课件出示),他们手上分别拿着什么?你猜猜看。(学生盲目的乱猜)能猜准吗?(不行)

(2)给出一个条件猜

师:要不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吧!

课件演示小精灵的话。(他们两人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再猜猜看。(有2种可能)还是不能猜准,那怎么办?

生:再给一个提示。

(3)给出两个条件猜

课件演示芳芳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芳芳和明明各自拿的是什么书?现在可以猜出来了吗?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猜出结论。

分组讨论,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参与其中

(5)学生反馈。

师:谁能说说你的想法?你认为芳芳说的话中,哪个词很重要?(不是)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推理:

芳芳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中可推出芳芳拿的是语文书,那么明明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芳芳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名话中可推出明明拿的是数学书,那么芳芳拿的就是语文书了。

②老师边演示课件边完整的叙述一遍推理过程。

2、师生合作,玩“猜礼物”游戏

师:同学们听课这么认真!是不是知道老师有带的礼物啊?想猜一猜吗?学生乱猜。

师:我的手上分别拿着桔子和粉笔,我左手拿的不是桔子,请你猜一猜我的左右手分别拿着什么?

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对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谢谢你,礼物送你了,请学生互相说说理由。

3、同桌合作玩“猜一猜”的游戏。

4、律动游戏。(课件出示,配音乐)师生互动

5、师小结:同学们配合得真好!刚才我们猜的都是2种物品,要想一次性猜对,我们就要根据提示语有依据的去猜,不是这种,就是另一种。

(二)猜三种物品。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还想玩吗?想不想玩点有挑战性的内容?我们来猜3种物品

课件出示书本上例3主题图

(1)给出一个条件(图中隐去了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只呈现小精灵说的话)

(2)给出两个条件猜(图中隐去了小刚说的话,呈现小红说的话)

师:你能准确的猜出小丽手上拿的是什么书?(独立思考)

师:有答案了吗?(没有,小丽可能拿着数学书,也有可能拿着社会书)

师:你们为什么不猜小丽拿的是语文书?(语文书已经被小红拿走了)

看来这一个提示语还不能准确的猜出小丽拿的是什么书?怎么办呢?(还得一个提示)

(3)给出三个条件猜课件出示:小刚说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现在能猜到吗?

(4)小组交流,猜出结论。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学生反馈

师:谁来有条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要说得让人一听就清楚、明白!

点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2个),多指几名同学说推理的过程。

(师课件演示,完整的梳理一遍推理过程)

2、猜年龄。(课件演示)

3、发奖品(练习)

师:你们三人不但猜得准,而且说得也清楚,真不错!大家给点掌声鼓励鼓励他们吧,!老师也有奖品要奖给你们,奖什么呢?(快上来。)(教师随手拿出准备好的红花、黄花、蓝花各1朵,指生1:奖给你的是黄花。(生去摘),指生2:奖给你的不是红花。师追问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生2、生3摘花。其他学生评判。

3、师小结:猜3种物品时,仅仅看一个提示语是不够的,我们要把所给的提示语全部看完,先根据一个肯定的`提示排除一个正确的答案后,剩下的就可以运用猜2种物品的方法去推断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再来“猜一猜”

1、P101第3题

3个人每人手里拿着1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狗、猫。小强说:“我拿的不是猫。小明说:“我拿的是兔。”小红拿的是什么?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2、P101第4题

3个人拍球,分别拍了32下、31下、30下。小丽说:“我不是拍得最多的。”小红说:“我拍了30下。”小林拍了多少下?

(打开课本自己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学广角——猜一猜(指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些什么?只要我们根据提示,通过一步一步的猜下去,就一定能猜到谜底。

2、拓展练习(分奖品)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老师想为每一个同学发奖品。不过,你要猜对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奖品才行!因为每一组小朋友得到的奖品是一样的,一个人猜,猜不出来,可以一大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商量!集体力量大!

笑脸娃娃红旗奖章星星

第一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笑脸娃娃

第二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笑脸娃娃,也不是红旗

第三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笑脸娃娃,不是红旗,也不是奖章

第一大组小朋友得到的奖品是()

第二大组小朋友得到的奖品是()

第三大组小朋友得到的奖品是()

第四大组小朋友得到的奖品是()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数学思考,还学到了根据提供的信息有理有据猜事物的方法。希望小朋友在课后能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推理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聪明!

五、动脑筋出教室

根据老师的条件有秩序地走出教室。(老师最后出教室,男同学不是最先出教室)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会画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

四、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课时

轴对称………………………………。。1课时

镜面对称……………………………。。1课时

复习…………………………………。。1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老师去了一趟天安门,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2、游戏。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