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校园 > 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堂实录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2.43W 次

认识《阿Q正传》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统治者的变态心理和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愚昧落后,忘却压迫和屈辱,以“精神胜利法”,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堂实录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一、认识《阿Q正传》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统治者的变态心理和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愚昧落后,忘却压迫和屈辱,以“精神胜利法”,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二、熟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三、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

四、掌握阅读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把握阿Q人物性格。

二、《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一、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

二、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预习

一、了解写作背景

《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上,从1921年10月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完毕。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仍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最黑暗的时期。鲁迅的《阿Q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起沉睡的民众。它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镇“未庄”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面。小说塑造的阿Q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以其巨大时空穿透力,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二、《阿Q正传》结构梳理

第一章“序”交代了给阿Q作传的缘起,介绍了阿Q的身世、处境; (序幕)

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着重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 (开端)

第四章“恋爱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 (发展)

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地“神往 ”革命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后,对革命的极度失望; (**)

第九章“大团圆”,写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以后,阿Q惨遭杀害。

课堂教学:

一、导入: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成功地塑造出阿Q这个世界画廊中的著名形象。当它于1921年在北京《晨报副刊》上连载不到一半的时候,茅盾先生就敏锐地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郑振铎更预言它“将成为世界最熟识的中国现代的代表作”。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阿Q正传》从它诞生至今,已过去七十多个年头,“阿Q”已成了常挂大中国人民口上的一个常用名词,“阿Q精神”也成了我们自潮或讽刺他人的用语。但是,《阿Q正传》这篇小说究竟有什么深远意义?阿Q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阿Q精神包括哪些内容?等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课前小测]

(一)、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 ),字( ),( )人。

2、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3、( )是第一部小说集 ,收集了从1918—1922年间写的14篇小说,外加一篇《呐喊自序》。

4、( )是第二部小说集,收集了从1924—1925年间写的11篇小说。

5、杂文收集在 ( )、( )、( )( )、( )。

6、散文诗集 是( ),散文集是( )、历史小说集是( )。

(二)、正字音

伶仃( ) 疮疤( )( )

犯讳( ) 口讷( )

揪住( ) 虫豸( )

气氛( ) 醉醺醺( )

小觑( ) 舂米( )

擎起( ) 诧异( )

薄饼( ) 散光( )

三、走进阿Q,了解阿Q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分析人物形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第三,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归纳阿Q的个人信息:

姓氏:

名字:

年龄:

婚否:

政治成分:

家庭住址:

家庭成员:

职业:

特长:

嗜好:

调戏过的对象: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打架史:

被打史:

命运:

遗言:

四、研读《阿Q正传》第二章《优胜记略》1-29段 小组讨论

(一)、这一章主要记叙了阿Q的几件事?他又是怎样说,怎样想或怎样做的?(注意找关键句)

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2、藐视“文童”,看不起城里人: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 啦!”“这是错的”“可笑”3、瘌疮疤的故事:“你还不配… …”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 ‘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4、赌博,被抢:自打嘴巴,却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二)试结合上面的事例和人物语言、心态、动作,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

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狭隘保守,盲目趋时

争强好胜,忍辱屈从

自轻自贱,麻木健忘

欺软怕硬,圆滑无赖

五、研读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一)这一章,继续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记了阿Q的哪几件事?(注意阿Q的言行,抓关键词语)

1、被赵太爷打了还得意

2、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这毛虫!”“君子动口不动手!”

3、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 “秃儿。驴… …”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挨打);“反而觉得轻松些… …早已有些高兴了”

4、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咳,呸!”“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

(二)结合上述事例和阿Q的言行,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欺软怕硬,流氓恶习

蛮横霸道,懦弱卑怯

盲目趋时,争强好胜

排斥异端,奴性十足

六、归纳:阿Q性格十大方面:

1、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

2、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3、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4、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5、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

6、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

7、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

8、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

9、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

10、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双重人格——

既是奴隶,又是暴君

回避现实的失败,追求精神胜利

丧失了个人意志,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奴性的典型表现

鲁迅在《华盖集 ?忽然想到(七)》中道:“可惜中国人 但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阿Q正是如此。

七、分析归纳阿Q的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主要是指遇到失败或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用自我安慰等手段获得精神上的优胜。是一种虚幻的幻想,用来自欺欺人,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处在优胜的地位来获得生存的精神支柱。

具体表现:

(1)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2)自尊自负,自卑无赖;

(3)化丑陋为荣耀,化痛苦为幸福;

(4)受尽又别人;

(5)善于忘却。

八、阿Q形象的意义及拓展:

1、

“阿Q虽有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我同情阿Q被压迫、被侮辱的遭遇,也憎恨阿Q的愚昧和麻木。”

------鲁迅

鲁迅先生对阿Q总体感受: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阿Q形象的意义:

像阿Q这样一个穷得只剩下万万不可脱的裤子的人,尚且有“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作为自己愚昧无知、保守落后的借口,那么其他一切境况略比阿Q好一点的人,就更有骄傲的资本,更可以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作为反对改革的理由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 Q正传》震动了整个文坛和社会,那些穷极无聊的官僚、地主、政客,惶惶不可终日,疑心阿Q写的是自己;而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从中得到警醒,得到觉悟,从而得到疗救。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是永远摆脱了奴隶地位的精神枷锁。

2、阿Q的异国兄弟:

阿Q形象诞生不久,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就说法国也有阿Q。印度作家班纳吉、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德里亚斯、美国鲁迅研究家莱伊尔等都说他们的国家也有阿Q。莱伊尔1981年参加中国的鲁迅百年诞辰活动,曾到上海虹口公园瞻仰鲁迅墓,他向鲁迅像鞠了一躬,然后说:“我就是阿Q。”这并不是说各国的“阿Q ”们以及莱伊尔本人 可以与鲁迅笔下的阿Q画等号,只不过意味着在阿Q身上 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乃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才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广泛认同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两重人格》中的高略德金和》和《地下室手记》中主人公;

(法国)法朗士《克兰比尔》的同名主人公,萨特《恶心》的主人公洛根丁、加缪《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甚至卢梭《忏悔录》中的卢梭本人,都有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质。

?(英国)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福斯泰夫,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长篇《尤利西斯》主人公布鲁姆;

?(意大利)的卜伽丘《十日谈》中的卡拉特林;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

3、作业:

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