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语录名言 > 简短的读书名言警句合集88条

简短的读书名言警句合集88条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1.54W 次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书名言警句88条,希望大家喜欢。

简短的读书名言警句合集88条

1、不论前途如何,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

2、知识在读书中来,成果在实践中出。

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兄弟姐妹,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读书之处,不可久坐闲谈。——申居郧《西岩赘语》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6、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7、不囿于书本,可以站在书本的一边,发展书本的思想,也可以跳出书本来,站在它的对立面进行批判,正是我一生读书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邓伟志

8、读书,一般容易犯两种毛病:一种是所读的书太窄,犹如坐井观天,知识面只有井口那么大;一种是太泛,信手抓来,东翻翻、西看看,无所精专,犹如大海漂舟,毫无方向。——敢峰

9、吾生平读书绝少,无论中外文学,都是这样。因为不阿世好,所以也不赶看时行所尚的书。但是,有时偶得一好书,或发现一作者,则欢喜无量,再读三读而获益无穷……凡读书的人都应如此,必须得力于一家,不可泛览。所致博学而无所成品。曾子高于子夏,就在这一点。读书应取其性情相近者而精读之,才容易于见解思想上有所启发。如此时久日渐,自然也可有成就。——林语堂

10、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11、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

12、所谓攻读,就是读书要用心,把不懂的弄懂,不清楚的搞清楚,而且要把书中不对的地方识别出来,明白它为什么不对。——谢觉哉

13、读书既须有深湛之思,故不读时之重要与读书时相等。读书时,优游餍饮,得书之益;不读时,体察涵养,尤得书之益也。读书要有心得,往往于无意之中得之。所谓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自然自得于书言像意之表。朱子诗云:"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凡人读书至纷颐难通,或思路俱绝处,且放下书册,至空旷处游行,有时忽然思致触发,失然有会,有不期然而然者。读书并不专靠用功,休息有方亦是一种收获。朱子以其经验告人,故尤有味。——张其的

14、书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它会使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15、除书本之外,还应多读"无字书",以扩大求知领域。——张舜徽

16、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7、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从读书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发扬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是早上读书效果最好,有的人则是晚上读书最好;有的人敏捷,眼明口快,有的人却十分认真、严谨。——严济慈

18、读书有两种方法:精读和略读。什么是精读呢?精读就是深入钻研,细嚼慢咽;什么是略读呢?略读就是大致浏览,重点掌握。有些青年,不管是必读书籍,还是参考书籍,都一概浅尝辄止,浏览大概。又有些青年专读一本书,死抱住一本书不放,其他一概不管。这两种都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曹方

19、读书如果不和实际相结合,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毫无用处。

20、用功学习不仅有益于我的心灵,而且有益于我的身体。因为这样专心读书的本身对我就是一件乐事,我不再考虑我的那些疾病,痛苦也因此减轻了。——卢梭

21、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追寻那个目标……书已经写成了。现代人读或后代读都无关紧要,也许要等一百年才有一个读者。——开普勒

22、困而知之。——徐悲鸿

23、一本书,就像一只乳牛,应该挤干它的奶才对。

24、读书会带来心灵充实的快乐。

25、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俄]巴甫连柯

26、读书的习惯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2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28、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

29、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人生礼赞》

30、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3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2、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像无穷那样深深地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它的概念能像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33、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吴晗

3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作者:(宋)朱熹

35、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卢纶

36、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的'老师的导师。—— [意]达芬奇

37、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8、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作者:梭罗

39、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0、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作者:叔本华

4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佚名

42、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佚名

43、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个益友。

44、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45、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

46、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47、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48、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秦牧

49、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佚名

50、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51、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3、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54、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55、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56、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人在读书学习中逐渐提高完善个人素质修养,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就会有明确的行动方向。王尔德曾经感叹:"如今是这样一个时代,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考。"

57、我如饥似渴,贪得无厌地饱读这里的大量藏书。

5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作者:南森

5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6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61、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62、在你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拋掉。

63、学习必须心怀诚实,授业必须心怀希望。

64、为学读书,须是耐烦。作者:朱熹

6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作者:朱用纯

66、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扰我,这样会影响学习的,会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的。但你各方面比我优秀,会推动我刻苦学习,打扰也没有关系的。

67、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68、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俄]列宁

69、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作者:程颐

70、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作者 谚语

71、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72、心爱书吧——这是常识的源泉!唯有常识才是有用的,唯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诚实和有明智的人,学习百家讲坛武则天。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作事、衷心性欣赏人类那不中断的雄伟作事所发作的抵家果实的人。

73、活读书者,博学多智;死读书者,昏学无用。

74、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最需要的老师。

75、读书时人生一大乐事。——吕兰美

7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的进步之桥。

78、我爱书,我经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以为我眼前展开一个辽阔的世界,一个众多的海洋,一个渺茫的宇宙。——白羽

79、至乐莫如念书,至要莫如教子。

80、应该抓住时机的额发。——佚名

81、常识是引导人生到光亮与真实地步的灯烛。——李大钊

82、正确的阶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83、假如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牛顿

84、求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常识的抽芽。——培根

85、常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86、念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87、念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念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8、常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足用。所以,用功念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尽力,更待何时?——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