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作文 > 【必备】清明节作文锦集7篇

【必备】清明节作文锦集7篇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3.0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清明节作文锦集7篇

清明节作文 篇1

庆幸的是我家的老人都很健康,所以我可以尽情的享受明媚春光,和大自然来个亲热拥抱。清明既是祭奠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更是踏青的好日子。因为它 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真正到来!

行进在郊外的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桃树梨树,它们全都盛装迎春。粉一片,白一片,放眼望去,好一个千多万朵压枝低的景象!

不难想象秋天满树桃李压枝的喜景!

随后又看到了绿油油的田地,一望无际 ,好像一块巨大的翡翠。看得我眼睛无比舒爽,心情无比的舒畅。真想天天都生活在这里,一睁开眼一阵清香扑入鼻子!

看完春天的美景我们便开始快乐寻宝活动——挖野菜。

刚开始我不禁有些发愁,上哪里找野菜?什么样的野菜能吃?可实际情况可不用我发愁。遍地的野菜多的连妈妈都叫不出名,只是来的时间有些晚,要捡嫩一些的挖。很快装满了一塑料袋。可头次挖野 菜的我越挖越上瘾,挖着问着:“这是什么菜?这菜能吃吗?”挖着喊着:“这里更多呀,快来呀!”我的大呼小叫引得周围人都大笑起来。没办法,谁叫我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呢!

在大家的催促 和拉扯中我才止住了挖野菜的行动,并一再交代妈妈回去就做给我吃!

好一个长见识的节日,好一个快乐的节日!

清明节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如此。清明节我与父母去挂纸。

我们走进农村,漫步绿易盎然的草原上,那里到处鸟语花香,一路上我边玩边观赏那植物世界,啊、原来植物也非常坚强呀、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还是火烧到死不了。让我非常佩服。

我们来到墓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美丽无比。墓前还有几只布谷鸟,那布谷鸟的叫声真是可爱。有趣极了,仿佛我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母亲见我在那发呆就提醒了我。烧纸钱。那时我才想起来我是来烧纸钱的呀。

经过那件事以后,我就一放假就叫父母带我回老家。原来农村是这么的美呀!

清明节作文 篇3

“为什么要放假呀!”大人们说是清明时节的假期,清明时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给逝去的人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天气转暖,也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妈妈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条挂在大门上,妈妈还给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编了柳条帽,我们带上后可神气了,他们还念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哇!这是个多么神奇有意义的节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来,姥姥和舅舅带着水果等去扫墓,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刚走出村口,就看到绿绿的麦苗象超大的地毯铺在田野里,天空蓝蓝的,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杨树钻到了云彩里,喳喳叫的喜鹊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好象在说欢迎我们呢!走进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可茂盛啦,一垄垄排的整整齐齐,就像我们班放学排起的队伍一样,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在麦田里拔了一些青草,回家喂给邻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兴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让我也高兴的不得了,我好喜欢家乡,喜欢在这儿过清明时节!

清明节作文 篇4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清明节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清明节作文 篇5

清明节前一天的晚上,我回到了老家。

刚到老家时,我在房子面前看到三条有时令我喜欢,有时令我害怕的动物——狗。三只狗中的一只跑进了我家房子里面叫喊,另外两只在外面冲我叫,吓得捡起一块石头,假装朝那两只狗扔去,它们胆怯了,各自跑回自己主人的家里。

爸爸妈妈来了,我打开老家的门,才看清,刚刚跑进我们家的狗,其实就是欢欢——二伯养的小狗。春节的时候他跟我还挺好的,这时互相对付陌生人一样,冲我,叫我想他应该是两个月没见我把我忘了而已。

就在我准备去看看我二伯养的鸭子时,我看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鸭子跑了出来。正当我准备把它们捉回去时,它们又自己回去,躲在窝里。

我上楼找二伯。找到了他,我便把鸭子刚刚跑出来的事告诉他,他又对我说:“前几天,这俩鸭子也跑出来不知去哪儿了,我就让欢欢去找,欢欢找了几条街也不见它们的踪影,我就以为让谁住抓走了,便上楼休息,谁知它们俩在二楼走廊睡觉呢。”

我听二伯说完,就去帮忙准备晚上的饭,吃完饭后我就跟爸爸妈妈玩了几盘斗地主,第一盘我旗开得胜,往后巧得很,我每隔两盘就赢一盘。

第二天,我和爸爸跟他的.大哥趣味我的爷爷奶奶扫墓,爷爷奶奶的墓在一片极其旺盛的蒜田里,到了墓前,我和爸爸把墓扫了扫,大伯给他们倒酒,一切做完,我们就回家去。

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我妈妈晚上睡不着觉,凌晨两点时,妈妈起来看看我怎么样,他看见我把被子蹬掉,缩成一团像一个小球。

清明节作文 篇6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节日里可以出去游玩,或在家里休闲一下,但最主要的活动是“扫墓”。接下来,我就说一下我的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一)放风筝

吃好早饭,我立刻拿起风筝,一个箭步冲出门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田野。我拼装好风筝,就奔上田埂;放开风筝,耳边的油菜花飞快地向后退去,等我跑到田埂的尽头,回头一看,风筝高高地飞在天上,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天空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自由自在,快乐飞翔。眼看要碰到白云了,一阵风吹来,风筝线差点碰到电线杆,我急忙向边上一拉,风筝又欢快地飞向蓝天。我高兴地合不拢嘴,正想把线拴在树上,回去报喜的时候,只听见“呼”地一声响,风筝好像想和蓝天去说话似的,一下子挣脱了我的手掌,像一只离弦的箭,飞了出去,留下我在尽头愣愣地看着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突然想明白了,风筝也是想要自由的,想与蓝天为伴,想与白云戏耍,想和小鸟比赛,想和其它风筝交朋友……

(二)翻地

我还没进家门,就看见爷爷在门前地里翻地、播种。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立刻跑到爷爷前面,蹲下身来,仔细地看爷爷翻地、播种。只见爷爷的锄头上下挥舞着,不一会儿,一块本来灰色的土,变成了一块乌黑的肥沃的土地, 还 翻 出来了几条长长的蚯蚓呢!我见了,心里痒痒的。我环顾四周,见旁边还有一把锄头,我立刻跑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拿了起来,“嘿,真够沉的!”我咬紧牙关自言自语地说。我把锄头高高举过头顶,向下猛的一砸,好家伙,锄头一下陷在土里了。我使了吃奶的劲儿,使劲一拔,不但没拔出来,反而向后打了个趔趄。这个时候,爷爷走过来告诉我,这把锄头是用来把翻好的较大块的土给它变成细一点的小碎块,不是像我这样翻地。说着用他的锄头给我演示了一遍。我点点头,把锄头杆放在屁股下,像玩翘翘板似的上下动着。这个办法虽然很土,但是很实用。我用爷爷教我的方法,把一小块地翻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土块。到了吃饭时间了,我只好放下手中的锄头,依依不舍地走开了!

(三)扫墓

吃完中饭,我正要去田里耍弄一翻的时候,只听爷爷说:“扫墓去了!”我心里猛地一颤,想到曾祖母独自一个人在那里,只有四棵小树陪伴着她,其它空无一物,一瞬间,我的双眼被泪水填满了,差一点儿哭出来,但又想,我不能哭,哭了曾祖母要伤心的,想到这,我收拾心情,直奔曾祖母的坟墓。

我走到坟前,脸上流露出悲痛的神情,我先向曾祖母深深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又点燃四根蜡烛,再走到爷爷面前,领了一刀纸,在坟前点着,让曾祖母拿钱去用,最后又向天放了几响鞭炮,向远在天堂的曾祖母报平安。这整个过程都在安静中进行,只能听见火苗的“呼啦呼啦”声,偶尔听见天空中几声小鸟叫和远处水中的轮船声……做完这些,我双手合十,默默站在坟前:曾祖母,你虽然远在天堂,但我们每年都来拜见你,你听见了吗?看见我了吗?我为你点燃了四根蜡烛,你看见跳动的火苗了吗?我也为你送来了许多钱,你收到了吗?我已经叫爷爷为你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我们永远会记住你的。

清明节作文 篇7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清明到。在我印象里,清明与雨总是有着不解之缘。窗外,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就如同这清明节的思念,丝丝缕缕…

草长莺飞,人间四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的正旺,那金灿灿的颜色似乎给了那些思念亲人的人一些慰藉。院子外,牛栏旁,大槐树下。慢慢的去回忆过去,时光不知不觉的倒流。那时的清明节与雨留给我的似乎没有哀伤,所有的只是一副副优美而极具诗意的画卷。

山间小道上,细雨蒙蒙走在其中,却忽觉少了些什么。耳边小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仍在耳边回荡,却唯独少了那抹慈祥的身影。犹记得几年前还是这样的天气,还是一样的日子,太奶奶一手撑着伞,一手拄着拐杖,而我紧紧拉着她的衣摆,在清明时节纷飞的细雨中漫步,边走边听太奶奶背诵唐代诗人杜牧《清明》的诗,这是她唯一会背的,并能理解真正意思的诗,太奶奶前面吟诵一句,我后面鹦鹉学舌般重复一句,虽是有口无心,倒也真背了下来,太奶奶自然是喜不自胜,不厌其烦的为我逐句解说,我时不时的会插上一句“太奶奶路上的行人怎么会断魂呢?”,“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啊?”太奶奶听后,煞有其事给我讲解着,我虽听的似懂非懂,但眼前却也仿佛看见纷纷的细雨之中,一位正骑着驴赶路的路人俯身向路边的小牧童问着什么,只见那牧童一手握着赶牛的鞭子,一手指着不远处静默于雨中的那间草房,那被雨淋的湿湿的草房顶上,一面猩红色的酒幡,在如丝如缕的细雨中,时隐时现。

如今,人还是那个人,照片上的她依旧笑的与蔼慈祥,只不过已是阴阳两隔了,逝去的人虽然不在了,但记忆犹新,仿佛是昨日。剪不断的还是丝丝缕缕的怀念。

坟前,送上一束菊花,那是由思念凝聚成的花,深深地鞠上三躬,敬上三支香,轻轻的磕个头,祝福太奶奶在天堂幸福快乐。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被抒发,而这清明的纷纷细雨,也化作我对太奶奶那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