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范例 > 措施 >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推荐人: 来源: 文萃屋 阅读: 2.91W 次

1资料与方法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2年度及2017年度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150例。2011年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49.1±13.4)岁。2012年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8.8±1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①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院内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②完善卫生监测及消毒监督,若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此外,对接触的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检查。③严格执行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必须规范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如患者并非必须使用或紧急使用抗生素时,均需要经过科室主任医师的同意方可使用。⑤定期组织进行专门的感染管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⑥告知患者的家属或陪护人员注意自身身体情况,如出现感冒、发烧等情况时,不可来院探视患者,以防将病菌体带入医院,引发感染。

1.3评判标准 ①院内感染发生情况:随机选择2012年度以及2017年度呼吸科住院患者各15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②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价采用业务评比,主要的评比内容包含了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等5个方面,每条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2、2017年度呼吸科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比较 2017年我科患者感染率为14.67%,较2012年的25.33%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业务水平比较 2012年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6人,2017年为19人。与2012年比较,2017年各项业务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的研究认为,引起院内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偏大、侵袭式操作、住院时间较长、时常伴有精神症状,如意识障碍等[3]。目前,我国对于院内感染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处理措施[4,5]: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院内感染源的管理;②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加强医用物品的消毒;③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原则;④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自身清洁与消毒;⑤严格执行院内探视与陪护制度;⑥做好高危人群以及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⑦易感人群可以进行保护性隔离措施;⑧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降低院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我们进行医院感染管理。2012年度住院患者的感染率为14.67%,较2011年度的25.33%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说明现阶段院内感染虽然无法进行完全的控制,但通过一定程度的感染管理的强化,还是能在短时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此外,通过1年的实行,我科2017年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等5个方面较2012年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p<0.05),充分说明医院感染工作管理的实施在我科中具有良好作用。不但减少院内感染率,还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在科室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能够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医护人员以及院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篇2]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体无障碍侵入多种呼吸道系统,从而引发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在呼吸道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有麻疹、风疹、真菌袍子以及流行性感冒等,近年来,通过相应的努力呼吸道传染病已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仍存在一定的发病率,因而对于治疗呼吸道传染疾病来说,更应注重预防和控制。

1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性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真菌、细菌以及衣原体和支原体等,而传染源则包含有病原体的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以及属于印象的感染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气体分散性传播:在空气中,分散性悬浮着直径为0.02微米~20微米的液态微粒和固态微粒,病毒与细菌等就根据空气中的物质进行传播,例如肺结核、人禽流行性感冒以及具有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等疾病。2.飞沫核传播:处于直径为0.02微米~20微米之间的颗粒病原体,飞沫通过相应介质产生一定的压力后,以喷射的形式将传染源喷出患者体外,由于飞沫中的水分已经蒸发,因此仅剩下病原体的微生物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飞沫核,悬浮于空气里,使易感人群不知不觉中接受飞沫核,引发呼吸道传染病。白喉与结核这两种传染病就是依据该途径传播。3.尘菌传播:患者喷出病原体,其飞沫置于某处,待失去水分干燥后,在空气中悬浮飘落到易感染人群中。导致受到感染而患病。如结核、炭疽杆菌芽孢等均经过该途径传播。

所有人均容易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其主要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如人口不断老龄化,婴儿逐渐增加以及免疫人口加速死亡等因素都会造成易感染人群增多。呼吸道传染病通常会在某个季节有明显的增加,一般与气温的'变化有关,气温随着季节而产生了变化,才会促使该现象的产生。某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出现较高的发病率,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率的情况也各不一样。

2 影响呼吸道传染病产生的因素

1.没有能够及时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设施,如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水质保护措施、媒介控制以及社会监督等方面。2.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机会日益增加,使得流动人口也随之增多,以至于传染病不断在扩散,如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3生态环境不断在变化,全球的气候都在变暖,自然灾害也频繁在发生,因而容易导致汉坦病毒肺综合症的产生。4.人们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社会行为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吸烟、吸毒、战争以及移居等,这些均会促使传染病的发生。5.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者不断在变化,致使病原体发生变异,产生了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疾病。

3

3.1 预防与控制的原因:设施预防和控制工作时,应根军有关原则进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有法律性、有制度性的工作,同时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充分发挥协调配合的有效性工作概念。除此之外还要贯彻落实好四个基本工作策略,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若发生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时,有关机关应进行检验测试,切实做到清洁、消毒、灭菌等工作,此外还要提高教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服食预防性药品,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目的。

3.2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及措施:按照疾病的病理从三级预防措施开始实施相应的控制工作,使用综合性能强的方案,积极开展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的工作。在出现疫情的时候,严格调查以及研究有关接触人员与生命体征,并同时做到初步的处理工作。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调查和初步处理过程中的三级预防措施,如下所示。

3.2.1一级预防:严格调查分析法定的生命体征,同时利用医学检验测试与传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并在公共场所的卫生实行预防性清洁消毒。该项工作进行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将工作服和工作帽穿戴整齐,所佩戴的口罩应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按照要求佩戴的口罩应具有12~16层,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消毒。

3.2.2 二级预防:根据医学观察,应对疫情的发源地实施消毒工作,即集中治疗的地点和医院内发热的门诊。实施消毒工作前,应穿好隔离衣,佩戴好符合有关规定的预防帽及口罩,若接触了浓度较高的消毒液,应进行1分钟的洗手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全身防护设备作灭菌处理。

3.2.3 三级预防:工作人员若直接与生命体征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不但要实行二级预防措施的要求,还要采用与有关标准相符的ffp3或是n99安全防护呼吸器进行全面性的预防措施。

总而言之,在平常人们的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喝水、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空气清新,使室内空气得到流通。积极参与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此外还要劳逸相结合,保持人体营养均衡,服用预防性的药物,定期进行免疫疫苗的接种,以达到预防忽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目的。